【典型案例】铁建重工:深化改革激活力 创新赋能强动力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高端制造专业领军企业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重工)是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工业制造板块的核心企业,2007年成立以来,以改革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自主研制高端地下装备,仅用十多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公司先后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和“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位列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5强榜首。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到湖南调研并考察铁建重工,肯定了企业改革发展成效。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加大市场化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健全职业经理人制的中层干部管理模式,一人一岗差异化签订契约,实现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退出。2022年管理人员不胜任退出率8.02%。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和考核优化管理机制,设计职务制、职衔制、技能制三条职业发展通道,针对不同职业通道实施差异化的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实现员工灵活进出。2022年员工不胜任退出率3.12%。

分拆上市实现价值最大化。2021年,公司抢抓政策机遇,成功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42.42亿元,创造央企首例A股分拆上市,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借力资本市场增强发展动能。上市后,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治理中心作用,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02亿元、净利润18.44亿元,较上市前分别增长32.73%、17.68%,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237.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154.86亿元,较上市前分别增长39.43%和87.12%,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灵活运用多种中长期激励手段。以分拆上市为契机,引入185名高管和骨干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合计持股2.5%,健全与员工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持续强化激励约束,进一步激发员工创业创新热情,提升公司内部成长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具有5年期权性质的研发设计和科技管理特别贡献奖激励,对贡献突出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分期兑现科技激励薪酬,已累计奖励2.3亿余元,核心研发设计人员年收入超百万元。

健全流程制度形成监督合力。按照构建“大风控”“大监督”要求,建立覆盖所有组织和业务的全流程管控模式,明确办事程序、审批权限等,形成300余项管理制度,有效实现关口前移和事前预控。优化整合独立董事、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商协商机制,有效提高监督效能,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催生高质量发展动能

优化科研项目管理和投入,实现研发“高效能”。深化“揭榜挂帅”与“自组织”管理模式,实施“发布指南、征集难题、项目张榜、总师挂帅、组队实施”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坚持高强度、高标准研发投入,2022年投入研发费用9.2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9%,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全年新增授权专利550余件,同比增长59.25%,其中发明专利220余件,同比增长70.99%。截至2022年底,累计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90余项,主参编国家、行业等各级别标准80余项。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突破“卡脖子”难题。打造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位一体”创新平台,设立19个研究设计院,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组建产学研团队,突破整机设计理论、核心技术系统和关键制造工艺等“卡脖子”难题,快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建成国际先进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打造国之重器,服务国内外重大工程。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坚持理论、工法、装备与重大工程项目深度结合,自主研制的隧道掘进机和隧道钻爆法装备等国之重器,在高原铁路、郑渝高铁、阿联酋铁路等国内外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累计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领中国装备“走出去”,有力输出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成果和中国标准。16米级特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23米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荣获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下一步,铁建重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拉长长板、补齐短板、锻造新板,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制造专业领军企业,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强化干部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持续深化企业改革。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优化工资总额管理,开展人才培育和科技薪酬激励,为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创造良好条件,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提供典型经验。

守牢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高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勇闯技术无人区,首创更多独门绝技,引领高端地下装备产业技术进步。争当产业链“链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带领上下游企业共同进步,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有国际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积极布局国际标准和海外专利,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与国际大牌“掰手腕”。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以研制大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为突破口,推动高端农机迭代升级,打造高端智能采棉机、青贮收获机、牧草打捆机等边疆开发利器,实现农机产品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力争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实现领跑,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