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主流媒体“打卡”重遵路面24标高品质建造

微创新技术,3D打印,超大幅20米摊铺机一次性全断面完成摊铺,交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4月13日,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社、中国交通报、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一同走进贵州公路集团第八工程公司承建的重遵扩容项目路面24标,关注项目建设进展,“聚焦”智慧交通,着眼高品质建造等,持续发出贵州交通建设“好声音”。

重庆至遵义段(贵州境)扩容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第10纵”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地区经重庆、遵义、贵阳至珠三角腹地、西南出海口的最便捷运输通道,项目全长约118.92公里。其中,重遵路面24标起讫桩号YK47+410~YK76+500,全长约29.21公里,包含马鬃互通、茅石互通、板桥互通3处接地互通。

自2020年12月开工以来,重遵路面24标项目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交建先锋·五路初心”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要求,以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智慧建造为主要突破口,全力建造“舒适、耐久、安全、绿色、高效”的高品质路面工程。

当天,又是一个难得的晴好天气,位于重遵路面24标K71沥青中面层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只见摊铺机匀速前进,压路机来回交错碾压,一线作业人员正抓住有利时机,紧张有序地进行沥青路面铺筑。媒体记者按捺不住,或端起相机,或升上无人机,或打开笔记本,纷纷记录下这火热的施工场景,更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高效的微创新工艺运用。

“建设期间,项目团队汇集技术难点和需求,依托项目部‘微创新’工作室,累计打造24项微创新技术,并全部运用到施工中,让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环保得到有力的保障。”项目经理杨爱举例介绍道,项目部打造的“压路机防护装置”,不仅消除了压路机视野盲区,还增加碰撞紧急制动功能,有效提高了路面碾压作业时的安全性。

此外,为配合技术创新,项目部创新运用3D打印技术,将理论工艺模型的设计思想物化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部件,对“微创新”工艺设计进行快速评价、测试和修改,进一步缩短工艺、设备的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消耗。

项目负责人介绍,在3D打印技术的加持下,项目部在不足一年的施工工期内,陆续开发并应用了包括智能型水泥喷浆设备、伸缩缝层间排水装置、搅拌锅自动清洗装置等创新工艺,真正意义上体现了降本增效。

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贵州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贵州的桥梁已经成为宣传、展示贵州形象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贵州公路集团作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力军,迄今已在国内外修建了7000多公里各种等级的公路和1200余座各种类型的桥梁、隧道,在行业内有着贵州交通“铁军”的美誉。在64年的发展史中,贵州公路集团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提升,参加了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亚洲同类型桥梁第一高墩的赫章特大桥、贵州省第一座钢—混叠合梁悬索桥的兴义环高峰林特大桥和贵州第一长隧——桐梓隧道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贵州公路集团路面队伍和施工技术在行业内也享有盛誉,现在更是紧密结合智慧公路、绿色公路建设,积极利用3D打印新技术开展微创新并成功运用到工程施工和管理中,切实做到了让高速公路更舒适、更耐久、更环保、更绿色。

截至目前,重遵路面24标主线路面水稳层铺筑工作已全部完成,沥青铺筑作业已完成96%,预计6月底将完成全部路面施工任务。

此外,媒体记者还了解了重遵路面24标助力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柏杨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延伸阅读:

贵州公路集团第八工程公司由原第十分公司与机化分公司整合重组而成,于2021年3月24日挂牌成立。机化分公司是一支具有近60年光荣传统的路面工程施工专业队伍,上世纪60年代初是隶属于贵州省公路工程处的路面工程队,长期转战在全省各条公路战线上。从建设贵州第一条汽车专用公路——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开始,机化分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支专业的机械化路面施工队伍,在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中素有“路面先锋”之称。并先后建设了贵州第一条汽车专用一级公路——贵阳至新寨汽车专用公路、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第一条全国绿色低碳示范公路——盘县至兴义高速公路等工程,还参建了云南、福建、内蒙古等省区60余个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的3个海外工程项目,累计完成高速公路路面铺筑单幅里程超5000公里。2019年,公路集团中标首个海外项目——蒙古国乌兰巴托至达尔汉道路改建工程,交由机化分公司负责施工,迈出了“向海外进军”的第一步。